对于很多老人或子女来说,似乎都认为“耳背”、“听不清”、“听力减退”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忍一忍就过去了。
哪怕在体检中发现听力损失的问题,也会自顾自地说上一句“没事,我让孩子大声点就行。”
但实际上,这种忍法,可能会导致更进一步的恶化结果!
3、老年性聋的危害
除了进一步导致听力损失及认知障碍之外,老年性聋甚至还会影响老人的性格!
很多老年性聋的患者在与别人交流时,经常需要别人重复多次,才能明白说话内容。
为了避免这些尴尬的场景,老人可能会慢慢将自己孤立起来,***终可能会造成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甚至抑郁。
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听力损失每加重10分贝,出现社会隔离的概率将增加约52%。
而据统计,社会隔离与抽烟、酗酒等因素的死亡率几乎一致。
另外,在家庭内部,老年性聋同样会有影响,可能会影响家庭和睦,因为听不清楚,很多老人会因为听岔而造成误会,从而影响家庭关系。
4、如何有效干预老年性聋?
针对老年性聋,我们目前还是只能说老掉牙的那句话: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和早康复!
从上文中枢性老年性聋的发生来看,我们知道,在50岁左右,听力可能就要“走下坡路”了。因此建议对于50岁以后的人,***每年都可以进行听力检查,此为早发现、早诊断。
如果发现有听力损失,那么应尽早选配助听(如助听器)或辅听设备。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弱听人士听到更清晰的言语声和环境声,也可以帮助阻止大脑的进一步退化。
除此之外,助听辅听设备还能帮助弱听人士重新训练一些重要的聆听技能,例如聆听周围的声音、远处的声音、不同方向的声音。
当然,这些设备肯定无法解决所有的听力问题,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可以帮助弱听人士改善听力,为其带来长期有益的大脑可塑性变化,这是避免造成更严重的诸如痴呆等疾病的重要措施!
小编的话
所以,无论是老人自身,还是作为老人的子女,当发现老人出现听力衰退的迹象,出现“耳背”等问题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测,及早进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