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退休后,在小区找了个保洁的工作,刚开始,雇主都说她嗓门大,说话跟吵架似的,都不愿意雇佣她。后来才了解到,是因为听力不好,习惯了和别人大声说话,但自己却没有察觉。
为了解决听力问题,也为了让雇主安心,张阿姨佩戴了助听器,戴上助听器两个月后,张阿姨发现自己的耳朵又年轻起来,雇主小声说话也能听到,再也不吵到熟睡的宝宝了,这样,她又接了很多有宝宝的家庭的保洁工作。
张阿姨说,助听器戴起来没那么难,虽然刚刚开始时心理有点抗拒,但是发现助听器的好处后,她越来越喜欢戴了,每天上班前戴上,睡觉前摘下,像戴眼镜似的,经过两个月的磨合,现在很习惯了。
但是并非每一位老人都这么顺利。
80多岁的朱老先生,却有着糟心的感受。朱老先生听力下降已经有将近20年了,刚开始时有感觉自己听力下降,却没有重视,一点一点习惯了听不清的感觉,直到***近几年,女儿在他身边必须得扯着嗓子喊话他才能听清。
后来被女婿“逼着”戴上助听器,但他总是说“噪音太大,声音太吵”,甚至连他自己翻报纸的声音也觉得吵,还是不如原来清净的好,老人越来越不愿意戴助听器了。
为什么不同的老人佩戴助听器却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呢?
这其实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希望老人发现自己听力损失后要尽早干预的原因。越早干预受损的听力(如佩戴助听器等),老人对声音辨析的能力保存就越好,如果中重度听力损失已经发生了好几年,也没有任何听力干预,那么佩戴助听器后就可能会感觉生活中那些正常的声音很吵,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适应。
戴助听器听到声音不难,适应助听器有难度
现在的助听器体积都不是很大,内部设计相当精细,已经不是早期盒式助听器的时代了。
通常,在安静环境下,只要符合助听器的适应证范围就可以听到声音,但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应助听器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听损老人越早佩戴助听器就能越早适应,甚至有的老人只需要一两周时间就可以迅速适应,而有的老人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
如上文中所提到的朱老先生,听力损失时间长达20年之久,已经习惯听不清的状态了,大脑也逐渐遗忘曾经熟悉的声音,对声音的耐受力下降,初戴助听器,耳边的一切声音都会感到陌生。
如果在听力损失刚发生不久就进行听力干预,大脑还熟悉以前的声音,戴助听器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如果初戴助听器,***的办法是先在家里安静环境中练习佩戴和熟悉声音,等适应后可以在嘈杂环境下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