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4.66亿人患有轻度听力损失,到2050年将超过9亿人(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
按照WHO方案2015年在我国的调研推算,我国2.2亿人有听力减退(人口的15.84%),其中7000万人为听力残疾(人口的5.17%)。
保持听力,和保护视力一样重要,但却容易被我们忽视。
其实,除了先天性的听力丧失外,许多听力损失在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
提高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的意识,也许就能避免听力损失的发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那些生活中易被忽略的听损隐患以及避开它们的方法。
1.少掏耳朵
耳屎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反而能对耳朵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它有杀菌作用,也可以保护外耳道的皮肤。
而且我们的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可以自行排出的。一般情况下,无需掏耳朵挖出耳屎。
如果经常去掏的话,会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炎症,造成真菌感染,引起耳部疼痛甚至听力减退等。
2、别用力擤鼻涕
擤鼻涕用力过猛会增高鼻内压力,鼻腔分泌物进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3.别忍着喷嚏不打
打喷嚏也能伤耳朵,一个喷嚏的***气流甚至相当于15级台风的风力。
如果忍着喷嚏不打,就很可能让细菌回流,进入到中耳、鼻窦里,引发中耳炎、鼻窦炎甚至鼓膜穿孔。
4.不要抽烟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吸烟者的听力损失机率比不吸烟的人要高得多,且更容易患耳部感染或在大的噪音影响下听力下降。吸烟者的听力损失风险平均增加20%~60%。
吸烟对高频(4kHz)听力损失影响特别厉害,且吸烟越多、烟龄越长,听力损失的风险就越高。
吸烟除了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家人。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有胶耳问题的孩子,父母至少有一人是常年抽烟的。
二手烟还会直接刺激孩子的中耳黏膜,使孩子中耳内的粘液变多,一旦形成积液,就容易引发中耳炎。所以,该戒就戒了吧。未完待续......